新闻动态
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集团新闻

中泽集团改制重组的多家国企焕发新活力

Date:2018-03-21 09:07:00
中泽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以企业并购为核心业务的大型民营投资集团。1995年成立以来,先后并购了辽阳针织二厂、辽阳纺织厂、营口针织二厂、朝阳纺织厂、朝阳重型机器厂、辽宁省机械研究院、吉林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和吉林炭素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大中型国有企业。参与并购的所有国企均通过招拍挂的公开流程,无一起发生违规或上访事件。
多年来,中泽集团坚持投资并购与企业发展双轮驱动,不断创新超越,有序推进企业建设发展,逐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集团资产规模持续壮大,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社会美誉度逐年上升。目前,中泽集团拥有20多家子公司,分布在辽宁、吉林、内蒙古、北京等地,业务领域涵盖冶金化工、装备制造、服装纺织、地产开发、商贸物流和酒店餐饮等。现有员工万余人,资产总额超百亿元。
中泽集团在并购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改制重组管理团队,积累了丰富成熟的参与国有企业改制、妥善安置国企员工的经验。并购重组的国企体制机制转换后实现了凤凰涅槃,重新焕发了运营活力,在资产规模、经营管理、销售收入、品牌影响、社会责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吉林铁合金:整合资源 擘画行业走势蓝图
一、吉林铁合金基本概况
吉林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53年,占地面积188万平方米,是国家“一五”期间建设的156项重点项目之一,是我国第一座大型铁合金生产企业。是集生产科研、工厂设计、设备制造与安装、技术服务、内外贸易于一体的全国铁合金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拥有中国铁合金工业企业中唯一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铁合金产品检测中心和铁合金工程专业设计单位,“哈达”牌产品被评为全国驰名商标,畅销国内外。
二、重组前经营状况
吉铁重组前受国企经营管理问题、市场竞争激烈、债务负担过重等因素影响,连续7年亏损,仅2013年亏损额就高达4.37亿元,资产负债率为147%,企业资金链濒临断裂,处于停产状态。
三、重组后生产经营情况
2014年12月16日,中泽集团并购重组吉铁,注资3.8亿元,使企业元气逐渐聚拢恢复。并接收安置愿意上岗的1906名原国企职工,确保了职工队伍稳定,企业生产秩序稳定。吉铁改制重组后,转变老国企制约发展的陈旧观念,建立新运行机制,发挥民营体制机制优势,积极优化组织结构、完善用人机制和考核机制,强化成本管控和资金管理,结合产品结构、品牌影响、技术研发等优势,以创效为核心,提高运行质量,加强创新研发,努力增加效益,重组后连年减亏。
四、企业未来发展
国务院出台《关于振兴东北十二五规划》和《关于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后,国家发改委将吉铁所在地哈达湾工业区列为全国21个搬迁试点之一,吉铁是辖区搬迁改造的大型重点企业。中泽集团并购重组吉铁后,积极推进吉铁异地环保迁建工作。
中泽集团根据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集约化发展战略要求,遵循五大发展理念,秉承承接产业转移政策,结合铁合金行业的发展现状、市场前景、资源配置及关联产业等情况,深入考察调研后,确定在资源配置合理的内蒙古乌兰察布丰镇市投资建设吉铁吉炭冶金综合项目。
冶金综合项目以建设300万吨铁合金为主线,配套建设6.5万吨特种合金、20万吨炭素制品及2000万吨物流园区三个产业版块,并通过综合利用铁合金封闭电炉产生的煤气建设相关化工产品项目,实现副产品、能源、炉渣二次循环利用、生产资源整合及环保综合利用,形成“一厂带多厂”的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发展模式。项目占地面积509万平方米,总投资 122亿元,预计年销售收入310亿元。
吉铁300万吨铁合金项目拟建设具备生产锰、铬、硅、氮合金及复合合金等系列铁合金产品品种能力,产能规模达300万吨/年的铁合金生产基地。项目规划占地264万平方米,投资80亿元,建成后年销售收入200亿元。目前,吉铁300万吨铁合金项目一期工程100万吨项目正在有序建设中,预计今年7月第一台电炉投产。
吉铁特种合金项目拟建设集科工贸于一体的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基础研究及实验基地,从事特种合金生产、研究、开发、制定标准和技术咨询服务。规划建设四个生产车间,建成后年产能6.5万吨,可实现年收入约9亿元。
吉炭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项目计划投资24亿元,占地面积70万平方米,规划建设年产12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2万吨石墨化(质)阴极、6万吨电极糊等共20万吨炭素产品的生产研发基地及配套设施。项目正在建设中,建成后预计年收入60亿元。
现代煤化工项目计划投资9.5亿元,规划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通过综合利用铁合金封闭电炉产生的煤气副产品进行深加工,用费托合成技术生产高档石蜡,建设相关化工产品,实现能源二次循环利用减少碳排量,生产资源整合及环保节能减排等综合利用。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收入8亿元。
冶金综合项目顺应了乌兰察布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也是当地政府的重点建设项目。为共同推进项目的建设和持续发展,当地政府在土地、资金、电力等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这些支持将有效降低项目建设及生产运营的成本,全面推动铁合金、炭素及其相关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同时,项目也得到了鞍钢、中冶、华能北方电力、神华等合作央企的支持与合作。
冶金综合项目建设在国内铁合金、炭素行业中将产生巨大影响,也将成为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对推进当地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将安置就业岗位超万个。
吉林炭素:创新创效 盘活持续发展能力
一、吉林炭素基本概况
吉林炭素有限公司始建于1952年,占地面积约83万平方米,是国家“一五”期间重点工程之一,是我国第一家国有炭素生产企业,享有中国炭素工业摇篮的美誉。60多年来,吉炭经历多次扩建改造后,已经发展成为集生产经营、研发设计、技术咨询、内外贸易于一体的全国炭素行业龙头企业。产品主要包括石墨电极、石墨阳极、炭块、特种炭制品、炭纤维制品等,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机械、电子、医疗、科研、军工、航空航天及新材料等领域,产品畅销国内外。吉炭是中国炭素行业新产品研发中心、新技术应用中心、产品检测中心和出口产品商检中心,拥有行业唯一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并建有博士后工作站,“吉炭”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
二、重组前经营状况
吉炭重组前受国企体制机制束缚、市场竞争激烈、债务负担过重等因素影响,连续5年亏损,仅2015年亏损额就高达5.43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49%,企业资金链濒临断裂,处于限、减产状态。
三、重组后生产经营情况
2015年10月,中泽集团并购重组吉炭,全员接收了原有职工,推进了企业搬迁改造和转型升级工作,协助吉炭优化了体制机制、规范了经营管理、完善了品牌实力、重塑了企业文化、打造了员工队伍,使吉炭增强了生存发展活力,提高了运营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实现了员工队伍稳定,经营效益提升。
吉炭围绕思路创新、技术革新、深化管理三个方面寻求突破,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可持续生存发展能力。在思路创新方面,充分利用民营企业灵活机制,适时有序推进了增产扩能,并稳步推进企业搬迁改造项目,建设“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炭素行业强企。在技术创新方面,充分利用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优势,发挥公司拥有的23项专利技术优势,运用主持或参与起草28家国家标准、24项炭素行业标准的话语权,深入研发更新产品工艺,革新生产技术,优化生产工序,使产品质量有了新的突破。在深化管理方面,充分融合新的体制机制,推行内部改革,梳理管理制度,推进设备升级,挖掘内生潜力,落实降本增效,继续完善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三标体系”建设,企业劳动生产率、产品合格率、设备完好率和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
吉炭在中泽集团重组后,60多年的生产、经营、管理和企业文化的底蕴及实力得以迅速提升,在炭素行业中占据了领先地位,2017年,吉炭实现扭亏为盈,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和利润大幅增长,同时,员工人均收入比2015年增长 35.89%,与企业发展实现包容性增长。
三耳兔服饰:激发活力 涅槃重生做大做强
一、三耳兔服饰基本概况
三耳兔服饰是由沈阳三耳兔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中泽针织有限公司、营口舒爱得针织有限公司、北京三耳兔服装设计有限公司等组成的企业集群。业务以“三耳兔”品牌服饰和各类编织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为核心,技术居行业领先水平,有多种产品出口国外,同时设有专业的品牌服装设计机构。“三耳兔”品牌服饰是“辽宁省著名商标”,中泽针织内衣被列入辽宁省纺织服装品类重点推广产品。
二、重组前经营状况
三耳兔服饰前身辽阳第二针织厂是中泽集团并购第一家国企。1994年,辽阳第二针织厂因经济效益不好,长期亏损,基本处于停产状态,绝大部分员工放假,只有30人留守,企业濒临倒闭,资产总额1447万元,负债593万元。
三、重组后生产经营情况
1997年7月9日,辽阳第二针织厂做为辽阳市第一家国有企业被中泽集团竞价收购,在辽阳市引起强烈反响,政府部门及各方面人士都关注着企业的后续发展情况。
20多年来,三耳兔服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出了一条涅槃重生之路。中泽收购辽阳针织二厂后,接收全部原有职工,投入3000多万元改造厂房、购进先进设备,广纳优秀人才,创立针织品牌。1999年,企业开始进入良性生产,员工从几十人发展到1321人,公司出口内销并举,拥有了自营进出口权,开始向日本、韩国出口针织系列服装。2000年,注册了自有服装品牌——“三耳兔”。
三耳兔服饰改制重组后,加强了质量建设和技术创新。建立了覆盖所有生产环节的质量保证体系,从棉纱进厂到成品出厂,原材料及产成品技术、质量要求都在可控范围之内。推行了“自检,互检,专检”三结合的质量检验制度,集员工自我监督、互相监督和专人监督于一体,确保产品出厂合格率达100%。2002年,率先通过全国纺织行业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还借鉴了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规范企业管理,以质量求生存,持续不断的提升产品质量确保了市场占有率,使企业逐步做大。
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又使三耳兔服饰在行业波动、市场低迷的恶劣环境中巩固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越做越强。企业重点研究针织新材料的开发及应用和深加工领域中的关键技术,加大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力度,开发了大豆纤维针织服装、牛奶纤维针织服装、莱恩纤维抗菌针织服装等大量的针织行业领域顶尖新产品,在针织行业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成立辽阳针织新材料研究所、建立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与东华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研发储备了一系列新原料应用和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目前,三耳兔服饰已经成长为集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现代化针织服装公司,现有资产10.4亿元,拥有“三耳兔”专卖店75家,电商销售额也在迅猛发展,年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利润450万元,上缴税金134万元,年生产能力350万件。“三耳兔”牌系列针织产品蝉联“辽宁省名牌产品”、“辽宁省著名商标”等荣誉称号;自行研制开发的“莱恩纤维永久抗菌针织品”被国家经贸委评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三耳兔服饰多次被评为“辽宁省百强民营企业”、“辽宁省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先进单位”、“规模出口企业竞赛先进单位”、“辽阳市民营20强企业”、“辽阳市先进外贸企业”。
朝阳纺织:承担责任 塑造良好社会声誉
一、朝阳纺织概况
中泽集团朝阳纺织有限公司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是我国纺织原料布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是东北地区唯一的全国纺织工业百强企业、中国棉纺织协会常务理事单位。2003年,中泽集团并购重组朝纺,实施转制重组和升级改造。朝纺现有纱锭12万枚,布机1000台,拥有清梳联、精梳机、高速粗纱机、气流纺、自动络筒机、日本丰田喷气织机等先进设备,装备年产棉纱9000吨,棉布3000万米,产品远销欧美、日韩及港澳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九凤牌”棉布、“顺泽牌”棉纱、“高支高密宽幅装饰布”被全国棉纺行业协会评为用户信得过产品、辽宁省名牌产品及本地推广产品。
二、重组前经营状况
2003年,朝纺重组前产值1.29亿元,亏损1.69亿元,负债1.63亿元,企业规模6万纱锭,总资产6231万元,平均纱支40支。当年,省内大部分纺织企业处于停产状态,朝纺靠银行借款、欠息、欠税维持生产和员工开支,员工思想不稳定,企业随时面临停产,转制迫在眉睫。
三、重组后生产经营情况
2003年12月,中泽集团收购国有朝阳纺织厂,成立中泽集团朝阳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后,投入1.5亿元资金进行全面扩能和技术改造,新增6万枚纱锭100台进口喷气织机,技术装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又出资3774万元补偿并轨人员4244人,聘用原朝纺员工2636人,企业实现了满负荷生产。使朝纺企业规模、产值、税金均翻了一番。
2016年,营业收入2亿元,总资产6.24亿元,平均纱支60支。目前是东北地区最大的棉纺织加工企业,全国少数民族定点生产企业、辽宁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辽宁省花园式企业;连年被朝阳市政府评为 “功勋企业”或“先锋企业”。JC40S 、 JC60S 、 JC80S针织用纱荣获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中国针织行业协会“用户信得过产品”称号。
在东北纺织行业经营困难、多数企业关停、员工下岗的情况下,朝纺的转制重组在行业内及当地产生强烈的社会影响。朝纺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企业、回馈社会”的经营理念,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转制后累计为国家上缴税金2.03亿元;累计解决就业人数6262人;为当地培养各类人才5000人次,技术骨干多次在行业签定会上做经验介绍,是辽宁省轻工纺织产业校企联盟合作单位、大连工业大学学生实习基地;先后出资120余万元参与扶贫帮困、捐资助学、赈灾救急、技术惠农等公益活动;并获得97项社会荣誉。